感谢关注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卫生健康适宜技术分会官网 登录 / 注册

项目展示

当前位置:首页 > 项目展示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
添加人:admin     添加时间:2020年07月14日     阅读: 6270 次     来源: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卫生健康适宜技术分会

 

 

 

 

 

一、单位介绍

 

 

 

 

二、项目负责人

 

 

 

 

三、推广团队

 

 

 

四、项目简介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是在息肉电切术和粘膜注射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具有巨大临床价值的内镜治疗技术。指于病灶(如无蒂息肉、平坦或浅凹陷型息肉、平滑肌瘤、食管、胃、结肠早癌等)的粘膜下层内注射药物形成液体垫使得病变组织抬高,使粘膜层与肌层分离后切取大块粘膜组织的技术方法。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于1973年首次在文献上发表,于1984年以“剥脱活检”的方式,主要针对胃的病变正式应用于临床,于1985年应用于大肠病变。近10余年来,EMR技术在不断创新,应用范围也在扩大。操作方法包括透明帽法黏膜切除术、注射法黏膜切除术及注射法分片黏膜切除术。操作技术目前已非常成熟和规范,大量临床资料已证实这一技术安全高效,是治疗消化道微小病灶的最成熟的微创手段。
其优点是安全有效,不用开刀手术,在内镜下即可将病灶切除,在对胃肠肌层无损伤的情况下增加病灶切除的面积和深度,对小型病变可一次切除干净,达到根治的目的,手术过程最短十几分钟即可完成,具有创伤小、费用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无脏器功能损害、设备要求简单、技术难度中等、易于学术交流、便于各级医院推广应用等优点。


 

 

      

       EMR手术的具体优势:
效果:疗效确切,利用此项技术可切除深度达粘膜下层病变组织,可获得完整标本对粘膜病变进行诊断及治疗,减少出血、穿孔并发症的发生。
安全性:风险小,即使出现术中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也可以立即给予相应处理(钛夹),保证患者安全。
术后恢复:对于较大病灶,患者需住院治疗,术后观察无异常即可出院,对于较小病灶,门诊即可完成手术,当日即可回家。因EMR属于微创治疗,因此对胃肠道损伤极小,患者术后恢复极快,不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
推广应用技术难度:中等。
成本效益分析:避免开刀,创伤小、费用低、并发症少。
存在问题:受内镜下可切除组织大小(<2cm)以及深度的限制(粘膜下)。如病灶大小超过2cm,需选择分块切除。切口边缘的电凝使得术后病理分析困难。分块切除的组织边缘可能会有肿瘤细胞残留。

五、接受推广单位应具备的条件


        基层医院的内镜室或有开展内镜检查的消化科相关人员,拥有一定的内镜基础的医务人员优先。须备齐以下器械:胃肠镜、内镜专用的高频电发生器、各种不同规格的圈套器、透明帽、注射针和止血夹等。其中注射法需用特殊器材(注射针及带钩圈套器)。所有的器械符合灭菌要求,一次性物品按有关规定处理,常用易损的器械均有备用品。

 

 

六、项目目标


       通过我院举行培训、讲座及到当地医院现场指导等方式推广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经培训的学员应能独立进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通过我院推广后胃肠道黏膜病变的患者可在当地医院及时得到诊治,无需外科手术或转上级医院治疗,有效的提高患者就医便利和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取得极大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七、计划安排


时间进度 目标及实施内容
2019.1-2019.6 举行项目相关内容的讲座、进修及培训班
2019.7-2019.9 我院选派医生前往基层医院进行现场指导
2019.9-2019.12 总结经验,继续相关技术等专项培训推广